评论来源: 光华日报 2007/10/15
原址: http://www.kwongwah.com.my/news/2007/10/15/5.html
4年前,我因要书写一篇有关城市贫穷的文章,于是便前往乔治市区内的其中一个木屋区采访。
我还记得,那时候灰蒙蒙的天空下着毛毛雨,我只身踏入闹市里一条幽暗的巷子里。巷子两旁尽是紧紧相连的简陋木屋,空气中还传来阵阵的霉味。
当我走入一名华裔老年人居住的木屋时,眼前的一切让我震慑,心里不断的问,“天,这算是家吗?”
这名老人靠收破烂为生,只有约200平方尺的屋子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旧物,结果屋内的活动范围只剩下一条约3尺宽的通道,而通道上只放了一张供老人家睡觉的躺椅。
如果这名老人“有幸”被邀请前往巴生港口区州议员拿督查卡利亚的千万豪宅参观,我想他的第一个反应会是目瞪口呆。如果任他在豪宅内行走,他有可能会迷失在这间拥有16间房和21间浴室的豪宅内。
当我看到“查卡利亚皇宫”的真貌后,我的心里悠悠地浮起一股悲凉的感觉。在幽暗的巷子里,有人住在客厅、冲凉房、睡房连成一体的空间里,而在另一边厢,有人却住在富丽堂皇的豪宅里。
我真的对新经济政策感到迷惑,如果说该政策存在的其中一个目标是拉近社会贫富悬殊的鸿沟,但在现实生活中,我看到了两个极端的现象。
对于查卡利亚招待400名孤儿共庆佳节,并让他们住宿一晚的“善举”,我也无法理解个中的意义,这样的善举对改善孤儿的生活有何帮助?
或许,孩童在参观“查宫”后会发奋图强,立誓在往后努力赚钱,以便有能力购买一所如“查宫”般的豪宅。
如果孩童们真有这样的志气,那我会替他们感到开心。问题是,对于查卡利亚坐拥千万豪宅,我心里就深感愤愤不平。
查卡利亚的豪宅是在未经巴生地方政府批准图测前就大兴土木,但此举并未为查卡利亚带来任何的烦恼,在补交图测后,豪宅顺利建成,查卡利亚更可在开斋节期间大开门户,邀请各达官贵人到“查宫”一游。
如果你和我效法查卡利亚,可能已经受到地方政府对付,怪只怪我们没有政党背景,没有拿督的名衔,更没有州议员或市议员的职位。
看了查卡利亚的“成就”,相信大家会想,还有什么工作比州议员或市议员还好?只是,没有如此“成就”的州议员或市议员,是否只能哑巴吃黄连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