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来源: 星洲广场 2007-10-07
原址: http://mag.sinchew-i.com/scgc/content.phtml?vol=20071007&sec=A54
最近,传出有几间跨国公司接到指示,必须聘请45%土著、35%华族、17%印族和3%其他民族的高级管理人员。在柔南依斯干达经济特区宣布成立后,爆出巴生港口自由贸易区土地交易乾捞3亿令吉事件,如今又有跨国公司受指示必须聘请一定比例的高层管理人员,让许多外国投资家闻讯心寒。
新经济政策真的是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水平吗?在该政策实行了30年后,我国比在1980年代列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、台湾、新加坡等来得落后,人文发展仅和前东欧国家及中国同被列为中等发展国家。除了中国和印度外,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泰国和越南,都拥有高识字率和劳工廉价的优势,我国再走回劳工密集的老路,亦即相等于无出路。
我国要走向资本密集和高科技工商业才有出路,这得依赖开放的政经政策,有透明度的金融体系,和选贤任能的政经制度,外资才会汹涌而来。欧美国度的种族歧视问题已大有改善,并有法制监督工作上的种族和性别歧视,而种族固打制更是被视为歧视性的。
在教育平等、机会平等的社会中,人们都有面对职场竞争的能力,歧视问题必须让法制来个案处理。在1970年新经济政策实行前,还有30%的公务员为非土著,目前仅有10%非土著公务员,可见我国公共领域的种族比例偏差是日益严重,这也显示新经济政策没有创造种族平等的社会。
马来西亚其实是个具有“玻璃墙”种族隔离(glass-wall apartheid)的社会,意即我国各族可以自由社交,也没有种族区别的公共设施,但肉眼看不到的隔阂却是的确存在的,因为我们的政治、教育、经济命运依然操从在我们的肤色和祖先来源地。换一句话说,这和南非前种族隔离类似,人民以肤色和祖先来源地区分,种族优先政策是在于协助提升“贫穷白人”的生活水平,那麽其他民族就没穷人吗?
新经济政策的种族歧视性造成贪污和朋党经济,它一竹杆打翻一船人的假设华人和非土著都是“富贵”人家,土著都是被剥削者,而巫统统治阶层变成了经济优惠的直接受惠者。当世界各国都在改变时,国阵本身的种族政治策略丝毫未变,土著优惠政策更是变本加厉,我国又如何走出如今的政经瓶颈呢?
评论